顶点小说网 >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 第36章 希特勒“新政”(7)
    沙赫特对于“创造就业汇票”的看法,显然是比较矛盾的。他一开始在跟费德尔论战的时候,曾经提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和非常糟糕的主意,但后来他也不得不自食其言。几十年后,有很多人反复问他,这种就业汇票到底是不是成功的设计,这种不管什么时候一旦出现储蓄短缺,都用中央银行的信用来替代资本储蓄到底能不能持久?沙赫特从理论上也承认了就业汇票的有效性,不过他仍然提出一系列限制条件,那就是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个措施才能够有效。当时的德国原材料没有任何库存,工厂空空荡荡,机器设备完全闲置,有600多万就业人口处在失业状态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当信用被授予企业主,而让工人重新利用工厂,利用原材料,利用机器开始生产,这样一副药方才能挽救资本创生力。

    但沙赫特从骨子里还是对这样的做法表示不满,其实他最后下台也与拒绝再给这样的就业汇票进行“再贴现”有直接关系。据他自己透露,在1939年1月,德国中央银行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拒绝再给德国政府更多的信用,此备忘录后果严重。1月19日,沙赫特被政府解雇了。第二天,希特勒发出命令,德国中央银行必须授予政府所有的信用,这个信用只要是政府需要的,德国中央银行就必须要授予。

    沙赫特被解雇之后,德国政府对公众一直保密了5个多月,直到1939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他拒绝为德国政府提供进一步的信贷,有可能是导致他其后在纽伦堡审判中逃过一劫的重要原因。

    在战后的1948年,一批美国教授为当时战败的德国再次设计了一套货币改革方案:引入德意志银行的马克,一开始每个人都会收到40马克的支付,而企业雇员收到60马克,政府部门收到1个月工资相对应的马克。但是所有帝国马克货币,不管是储蓄账户还是债务数额,统统减少到票面价值的10%。在另外一方面,股票、资产和其他有形资产保持不贬值。这是一次空前的“剪羊毛”行为,因为穷人的财富存在储蓄账户中,而富人的财富主要是在资产上。这种类型的“定向爆破式”的货币贬值,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富转移过程,产生了严重甚至是残酷的社会结构重大改变,在某种意义上,它的严重程度和冲击的广泛程度,不亚于1923年的超级通货膨胀。

    罗斯柴尔德与希特勒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的军队开进了奥地利。希特勒手中握有一份重量级奥地利公民的抓捕名单。该名单上面赫然列着路易斯·罗斯柴尔德男爵——奥地利罗斯柴尔德分支首领的大名。在家族成员中间,英国罗斯柴尔德分支后来大名鼎鼎的维克多在家族成员中最钦佩的就是路易斯·罗斯柴尔德。

    在希特勒进入奥地利之后的3个小时,德国纳粹军官就开车来到罗斯柴尔德在奥地利的豪宅门前,准备逮捕罗斯柴尔德。他们在门口按了门铃之后,等了一会儿,罗斯柴尔德的佣人出现在门口,不慌不忙打开大门。纳粹军官要求见一下男爵。佣人让他们在门外等候,自己就进去通报。纳粹军官老老实实在门口等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佣人才再次出来说,罗斯柴尔德男爵现在正在吃晚饭,不能被打扰。说完佣人取出一支笔来,彬彬有礼地说:“你们要见男爵,先做一个预约吧。”纳粹军官傻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满怀郁闷地离开了。

    由此看来,纳粹对于犹太银行家的迫害,在1938年时还没有开始动手。纳粹对于犹太银行家的态度是名义上大喊反对,实际上希图利用,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希特勒要打仗最缺少的就是金钱。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把希特勒的举措放在眼里。

    希特勒如果选在这时候跟国际银行家翻脸,就休想从金融市场上再拿到一分钱。希特勒并没打算此时就决裂,至少在1938年时他还没做好准备。第二天,维克多从英国打来电话,让路易斯不要再停留,需尽快离开奥地利。路易斯答应着,一边不慌不忙地收拾行李,用了半天的时间,让他的银行部员也打点行装。直耗到无功而返的那个纳粹军官再一次登门,“未经预约”抓走了路易斯。

    维克多和其他家族成员开始对纳粹政府施压,要求尽快释放路易斯。纳粹政府提出条件,放人可以,但是一定要先没收路易斯在奥地利的全部资产。纳粹特别看上了罗家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中欧地区拥有的大批铁矿和煤矿。纳粹正在大规模备战当口,急需攫取原材料基地作为德**火工业的补给。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维也纳和其他地区的密探,马上把信息传递给狱中的路易斯·罗斯柴尔德。

    路易斯·罗斯柴尔德收到消息就开始运作,把在捷克和奥地利的煤矿和铁矿资产转移给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分行。路易斯人在狱中,照样情报灵通,资产“乾坤大移转”也不耽误,所需的一整套法律文件都严密完成,顺利地将资产控制权转移到了英国的联合保险公司,也就是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名下。

    这一整套秘密法律文件被维也纳和葡萄牙的官方认可之后,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签署完毕。资产转移的法律程序全部生效之后,纳粹才发现,原以为到手的罗家奥地利资产现在已经属于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的手够不着了。希特勒闻讯大怒,指示纳粹政府威胁路易斯,如果不把资产交出来,将会在监狱中被长期关押。

    路易斯气定神闲地告诉纳粹军官,这些资产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属于英国罗斯柴尔德名下。如果纳粹想购买这些资产,应该跟伦敦方面直接联系。纳粹政府束手无策,只得提出一个交换条件,路易斯要想获得自由的话,需要为他们做一些工作。路易斯想都不想就轻蔑地拒绝了纳粹政府的要求,他告诉希特勒,如果纳粹想拥有这些资产,只能通过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才有商谈的余地。希特勒此时可不想直接跟英国方面发生正面冲突。只有再降价码,提出只要路易斯交出200万英镑,就可以走人。

    英国这边一听条件,马上支付了200万英镑。希特勒拿到钱就签署了释放令。当天,路易斯刚刚吃了晚餐,正在休息,纳粹军官来到狱中放人。路易斯伸了个懒腰,告诉纳粹军官,今天太晚了,他决定再在监狱里住一晚上,第二天再走。说完翻了个身,接着睡他的觉。纳粹军官无计可施,只能等路易斯在监狱里睡好了再动身。

    希特勒的权术

    从希特勒上台和拯救经济危机的手法上看,希特勒并非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疯子和毫无理性的人,恰恰相反,作为一个政治家,希特勒有着相当高的政治权术。

    他倚重费德尔的思想并真心认可这些理论,却最终选择了并不志同道合的沙赫特作为经济部长,这是因为希特勒明白沙赫特是“有来头”的人。希特勒上台和执政初期,经济凋敝,失业严重,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此时他必须要稳住国际银行家势力,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真实的战略目标,以免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他利用了沙赫特的金融才华,却始终对他保持着强烈的戒心。

    刚上台的希特勒虽然将反犹作为政治大旗,但在实际政策操作时,却常常进行利益交换。在哈瓦拉计划上如此,在奥地利对待罗家如此,在下一章中讲述的与犹太复国组织秘密接触也是如此。

    沃伯格家族作为犹太人,本应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但沃伯格在德国的家族银行在纳粹上台5年之后的1938年仍在照常营业,并且还获得了巨额盈利。不仅如此,麦克斯·沃伯格就在希勒特眼皮子底下担任着德国中央银行的董事和德国最大的工业托拉斯ig法本集团的董事,直到1938年移民美国。希特勒不想打草惊蛇,过早暴露自己的企图,引起国际银行家的警觉,因此始终不动麦克斯。

    直到希特勒控制了经济危机,纳粹党羽翼逐渐丰满,并准备在欧洲发动战争的前夕,才着手清算国际银行家的势力。他在1938年将麦克斯赶到美国,1939年解雇了沙赫特,并解散德国中央银行董事会。

    希特勒明知自己正在被国际银行家利用,他将计就计,在给对方自己很听话的印象同时,争取到时间和条件得以悄悄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在建立德国强大的战争机器过程中,为了迷惑英国的统治精英,他口口声声号称与苏联势不两立,从而赢得了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甚至在1939年9月进攻波兰的时候,西线的英法联军还在静悄悄地等着希勒特拿下波兰之后继续进攻苏联。没想到德国和苏联媾和平分波兰领土,随后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向西突击,将英法联军33万人铁壁合围在敦刻尔克海边,正在英法联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最后覆灭的关键时刻,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前线大军停止发动最后进攻,放英法联军一条生路。这是“二战”期间最大的悬案之一,很多军史学家认为希特勒犯了一个严重的军事错误,其实希特勒犯的是政治幼稚病。

    希特勒骨子里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他打垮法国完全是为了报《凡尔赛和约》的一箭之仇,他不想也不能与国际银行家彻底决裂,所以他留了33万英法联军一条生路,并给法国南部划出一块“维希政府”的自留地。希特勒的想法是,既报了大仇,又留下了余地,然后自己向东去灭掉苏联,控制苏联西部的广大国土和资源,再与英、美分庭抗礼。轰炸英国无非是一种流氓惯用的威胁手段,试图为自己增加与老牌殖民帝国和平分赃的谈判筹码。因此,希特勒在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前夕,派出自己的心腹纳粹党的副元首赫斯(rudolf hess)飞到英国进行秘密和谈。希特勒提出的条件是,归还全部占领的西欧国家领土,赔偿重建这些国家的费用,德国仅在这些国家派驻警察,与英国签订和约。然后进攻苏联,要求英国保证大力支持。赫斯开着最新式的战机在英国苏格兰地区跳伞时,被当地民兵抓获,事情败露,英国舆论哗然。

    希特勒的算盘倒是不错,但是他犯了“江湖大忌”。在国际银行家看来,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如此强悍的军事力量和没有底线的做事风格,已经构成了心腹大患,甚至比苏联更加危险,必须联合一切力量灭掉希特勒了。

    结果赫斯在英国被“鉴定”为精神错乱的疯子,丘吉尔把赫斯的停战条件称为是一个“精神病学研究的课题”。这个“精神病患者”被英国情报部门严加看管,不许任何外人探视。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赫斯被判犯有“反和平罪”,但却没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罪名。不过“精神病患者”赫斯却被判终身监禁,甚至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纳粹战犯纷纷被提前释放之后,赫斯仍然被严密关押着。直到1987年,93岁高龄的赫斯,居然在狱中爬上高处,用电线勒住脖子,进行了高难度的“自杀”。从此,跟随希特勒从监狱中记录《我的奋斗》到纳粹掌权全过程的元首最贴身的秘书赫斯,永远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