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这书我不穿了! > 第209章 计划不如变化
    三月三,上巳节。

    这既是沐浴消灾的日子,同时也是宗室权贵、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节日,尤其是在王羲之的《兰亭序》名扬天下后,文人雅士们在三月初三,举办禊饮,曲水流觞,就已经成了一个习俗。

    每到这个时候,男子着朱服,女子着锦绮,踏青郊游,沐浴兰汤,连皇帝也不例外。

    于是……

    “当时修筑水塔时,本来想用您提供的草木灰水泥来做,但是,成本过高了,实在修筑不起,于是改用青砖……”

    一处奇观之下,萧君泽被祖暅引着,走上木质栈道,介绍着这处景色。

    “初稿是用青砖砌成圆柱高塔,再以器械引入江水,塔下以沙石滤水,其中埋入银丝,以做净水灭菌,但又发现,一层青砖的经不起这样大的水压,所以不得以要将其砌厚……”祖暅说到这,长叹道,“可若砌厚了,造价便又上去了,于是便决定砌两层砖后,周围以土夯墙,堆成山形,避免垮塌。”

    “可是,堆成山形后,我等又发现青砖居然会渗水,土山上杂草从生……”

    “没奈何,只能在其上种花植木,让其生得好看些。”

    “但维护又十分麻烦,便在其上筑了小屋、楼台、水道,以做点缀……最后,便成了这个模样。”

    萧君泽听得无语:“你这简直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哪有你这样做工程的,这么个水塔做下来,今年你们书院的经费还剩下多少?还有九个多月不用过了么?”

    祖暅低头认错:“这事,是为臣大意了,所以还请陛下救上一救,这书院这大半年,就只能指望着卖水过活了。”

    萧君泽冷哼一声,随他上了这建筑。

    不得不说,这水塔修得还是挺好看,周围木质脚楼,假山流水,完是一个人造山景,山上还有请多细石铺出的曲水,只要将酒杯放上去,便能玩如今士族们最喜欢的曲水流觞。

    而最大的亭台之外,早有朝中大臣们在此等候,看萧君泽来了,立刻上前叩拜。

    萧君泽自然让他们免礼,居于主位,不需要他开口,下边的臣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说起各种节日贺词,说起国泰民安啊,都是陛下的功劳臣服四夷,说起朝廷安稳,都是陛下的智慧镇压四海,说起风调雨顺,都是陛下的德行感动上天。

    萧君泽听着诸臣恭维,回复是赐了他们茶水——按理来说,他应该赐酒的,不过青蚨和谢澜如今是狼狈为奸,一至觉得既然他要把孩子生下来了,就不能再把麝香山楂这些玩意随便用,酒当然也是不可的!

    所以,只有茶水了。

    而这茶水当是用水塔上过滤的江水泡发的,萧君泽不用说“好茶好水”,只要微微露出满意之色,便能引得这些官吏们吹捧起这茶水,这也是祖暅求着让他来带货的原因,毕竟效果是真的好啊!

    萧君泽保持笑意,悄悄掩唇打了个哈欠,这时,群臣们已经一边夸着好山好水好茶好学校,一边写赋吟诗,其中以萧衍和谢家的谢眺做的诗最好,被人称赞。

    不过萧君泽是被后世那些唐诗里的千古名句养刁了口味,这些诗听着也没什么感觉,所以倒也没跟着说好。

    倒是萧衍话锋一转,笑道:“陛下学富五车,才华惊世,不知臣等抛砖多时,可引得玉来?”

    祖暅也打起精神,他早就请陛下作诗了,正是此时。

    萧君泽微微挑眉,对祖暅道:“此塔可有名字?”

    祖暅道:“还未起名,请陛下赐名。”

    “古来八尺为一寻,此塔甚高,便名为千寻塔,可否?”

    “谢陛下赐名!”

    萧君泽于是让萧衍起笔,故作深思,对王安石说了声抱歉,便把对方的登飞来峰略作修改,道:“历阳院中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一出,在场一片寂静。

    毕竟此时还是五言诗为主,谢眺、萧衍这些诗词大家都是擅长五言,这七言诗一出,又如此气势恢弘,发人深省,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惊叹。

    萧衍更是心中激动,感觉这诗里浮云遮望眼,是在提醒他要有不畏奸邪决心,与他的品德才华十分相和,一时挥笔而出,越看越是喜爱。

    这时,祖暅搓着手走了过来:“尚书大人,这字,是陛下赐给我们……”

    萧衍微微一笑,看着这幅墨宝,提笔的手一顿,便在一角落下点墨:“哎,这脏了些许,还是再重新写一张吧。”

    说着,把自己刚写的这张收起,又随便写了一张,在旁边盖上私印,写上题跋,这才递给他。

    祖暅有些垂涎那先前一张,但也知道拿不到,只能遗憾地收起。

    于是,这场宴饮,宾主尽欢,这次诗词也被收录为《千寻集》,开始传抄,更是将千寻塔水的名声颂扬到大江南北,一时间,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困扰祖暅的财政困难瞬间一扫而空,这个原本赔钱严重的项目,也成为后世知名故事。

    所以,当知道要在这里举行修法之会时,建康城的士族们都觉得陛下给足了他们颜面,积极性大为提高。

    ……

    三月十五,历阳书院的水塔已经略做修整,塔下一片巨大的空地做为广场,塔上一处挑空的高台,做为讲解之处。

    萧君泽没有出面,而是让萧衍前去主持,还把自家在襄阳弄的一点心德规则全盘传授。

    这次大会,会确定各家士族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会定下黄册族谱,通婚之法,萧衍并不满足于这几点,他还融会贯通,无师自通可以在这里向朝廷提出意见,为他查漏补缺。

    有襄阳的试点,他们都觉得这次稳了。

    然而,等大会开始,萧君泽才知道,自己小看了天下人。

    先前在襄阳,不过是百余人,如今在这建康城,天下士族何止万人,一时间,会场简直是水泄不通,至于说台上只许一人说一炷香的时间,更是不合理,一天下来也说不到几人。

    于是,在会议当天,场地里的士族虽然没有武器也没有茶杯,但还是在理念的冲突下大打出手,最后发展成了数千人的群体斗殴,虽然由于禁军及时介入,没有人身死,但也有数十重伤不能再入会场。

    萧君泽和萧衍被这场面惊到,不得不紧急修改了新的规则。

    ……

    “嘶——”洗清池趴在的榻上,让姐妹给她的肩伤上药,虽然疼,但她却是眉飞色舞,“阿萝,这次可真是来对了,那高州李家压榨我族许久,捕我族人,伤我兄妹,可惜这次只打断了他几根肋骨,没能要了他狗命!”

    “对啊,还有那梅山弟兄们,”身边女子笑道,“他们被湘州的胡家欺凌许久,这次居然能打断那狗官的腿,真是来对地方了,下次若有此机会,一定还要来。”

    那是自然。

    这时,有一位夷人衣装的女子进来:“姐姐,此会又有新规了。”

    “我看看。”

    洗清池虽然是俚人侗主,却也知书识字,给姐妹们念道:“不得再行斗殴,违者家族永不得再入修法之会……好吧,算那狗官命大。各地士族,需要以州郡或者县乡为组,每组出一人上台宣讲,提前一日预约。嗯,咱们把南中的爨氏、合浦的黄氏也约上,人多势大,咱们需要团结。”

    ……

    第二天,各大氏族熟练无比地开始合纵连横,让萧衍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不是开始讨论修法,而是把这场大会变成了一个告御状的舞台,相互揭发、检举之事,一个没断,他们好像并不急着把族谱定上,把敌人打倒才是第一件事。

    萧衍无奈,只能给相互检举的另外开了一个台子,让他们去那里分辨。

    心实在太累了,他突然间明白为什么陛下会把这个烂摊子丢给他了,实在是太累人了!

    ……

    而到第三天,则让萧君泽也傻了眼:“为什么分组会分那么多组啊!”

    萧衍也是一脸无奈。

    “看看人家南中、广州、云州的侗主们多团结一致啊,这徐州扬州是闹哪样?我都没把他们合成一省呢,他们居然敢分出四十多组?”萧君泽看着这些小组名字,气笑了,“这如皋和海安,连郡都不是,只是两个县,不都是泰州人么,他们怎么好意思分两个组的?”

    萧衍不以为然:“为何,不可,这十分合理啊。”

    他是丹阳人,也没觉得自己和扬州关系有多大啊,肯定要分细一点。

    萧君泽懒得和他扯:“行了,看来这几日没有什么重点了,你看着办吧。”

    想到这,他心一烦,又犯了恶心,吐得天昏地暗。

    这怀孕三个月的时候也太讨厌了!他回头把贺欢阉了算了,再也不要生了!